菜单
对外合作 国内
case 国内

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时间: 2018-06-20
浏览量: 248

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黄文江研究员、董莹莹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对外发布了中英双语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这是国际上首次发布全球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本期监测报告聚焦全球粮食主产国在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长期典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状况,对2018年4月至5月全球进入小麦中后期生长阶段的10个主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美国、德国、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和英国等)的小麦锈病、赤霉病和蚜虫等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定量监测,提取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危害程度和发生面积。监测结果表明,小麦病虫害在上述10个国家总体呈轻度发生态势。 

  在我国,2018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轻,条锈病、纹枯病、蚜虫、赤霉病发生面积与往年相比减少19.7%。其中,条锈病发生面积约1561万亩,其4月上旬在西南、西北及江汉平原等麦区显病,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为病害盛期,在黄淮、华中及西南麦区扩散流行;纹枯病发生面积约9939万亩,其4月上旬主要在黄淮及华北麦区显病,4月中下旬扩散流行,主要位于黄淮、华北及西北麦区,5月中旬达病害盛期,其中华中、华北及华东麦区大发生,西北麦区轻度发生;蚜虫发生面积约1.1亿亩,其4月上旬在西南及黄淮海麦区局部发生,到5月中旬达到虫害盛期,其中华北、黄淮麦区大发生,西北大部、四川盆地偏重发生;赤霉病在安徽、江苏、河南及湖北四省累计发生面积约2105万亩,总体较往年偏重发生,其中安徽北部麦区连片发生,江苏南部区域中度发生,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部分麦区偏重发生。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作物病虫害发生范围和流行程度有明显的扩大和增强趋势,病虫害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威胁粮食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遥感相对于传统病虫害田间调查技术手段而言,能够高效、客观地在大尺度上对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对于病虫害及时、高效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系列高时空分辨率卫星的相继发射,为大面积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提供了良好契机。 

  黄文江研究团队自2012年开始,围绕我国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控体系的构建,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通过自主研发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http://www.rscropmap.com)在线发布病虫专题图和科学报告。未来,该团队将进一步开展全球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工作,并定期发布全球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为粮食安全和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专题图


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专题图


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统计表



电话:010-82178178
邮箱:rscrop@aircas.ac.cn       邮编:10009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Copyright ©2019-2022 植被定量遥感研究团队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